35岁,很多人已经头发不保。
大多数的招聘启事里,都会设置一道年龄分水岭,来隔绝大龄求职者。而在很多场景下,这条冷酷的分界线,会划在35岁。35岁还在找工作,在不少人眼里要么意味着落魄,要么意味着折腾。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认知里,35岁应该是逐渐安分的年纪:青春已成过往,躁动渐渐平息,生活凝固,人生的可塑性降低,在一天天的重复中休整心态,准备迎接中年的到来。
相比于年轻人的活跃和中老年的稳健,刚刚迈过35岁的人,更像是一个透明的群体。
35岁当真是人生分水岭。
在35岁之前,大家都还是年轻人,聊的是青春理想,还好奇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风景、美食和刺激,谈情说爱起来可愿意“你和我对抗整个世界”。但在这之后,大家都成了中年人,只求各自安好,默默赚钱养家,即便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了,也不愿再轻易相信任何人。
周杰伦赶在35岁的最后一天结了婚,音乐偶像转而迷恋胸肌;薛之谦也在这个年纪生娃、拍照、发微博,超前地把孩子往网红路子上培养,超额完成了原定目标。
很多粉丝还未意识到,结婚也许是周董画风开始转变的一个节点。
而活在大数据中的普通人,34岁之后会凭空消失一大半。且看无论是租房,还是网上购物的统计主体都是18岁-34岁,如同到了35岁就会给每个人天降一套房子,而这时候人们再买买买也会因为无法代表个性,而不具备任何研究价值了。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虚度了34载光阴,35岁那年去完成几件天经地义的人生大事,就能理所当然地迎接后面几十年的人生。大家不约而同地避开谈论那些要经历的大事有多不容易,也绝口不提35岁之后人生就完全变了个样子。
所以,总有人要问:35岁的人都去哪儿了?
35岁以后,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潇洒。/ 电影《情圣》
01
他们去打工了,如今还在打工
今年35岁的人在1983年出生,几乎是计划生育推行后出生的头一批,从小没少受6个钱包的疼爱。而三十多年过后,他们也必须是面对巨大养老养娃压力的头一批,6个钱包变成了6个账户,时不时要往里面充一些亲情值,曾经拥有多少疼如今就得回报多少爱。
这些人在他们十七八岁参加高考的时候,还迎来了我国高校的扩招。这件事放在当年看,那自然是给他们创造了更多成功机会,如今却也可以说是把更多的人送上了同一条通往公司高层的独木桥上。到了25岁,1983年出生的人还遇上了2008年的房市先崩盘后暴涨。他们那时但凡有一丝犹豫,要不要在25岁这么年轻的时候买套房子呢,后面只会越来越后悔。
1982年出生的韩寒,今年也36岁了。
又十年过去了,父母已渐渐走出壮年,孩子还是懵懂小儿,刚刚步入35+的80后成了职场上可被随意“蹂躏”的角色。面对大量涌入公司的95后新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90后,已经成为高层的同龄人,他们也就只能看着,安安分分地干好自己的活,绝不可能因为领导的几句责备和同事的一些分歧,而主动切断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
久而久之,小心翼翼地算着钱过日子,便会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是没有了想诗和远方的勇气,而是被迫从自己身上剥离了改变的概念。
甚至有些时候,生活还容不下安分的中年人。他们中间或许有不少人,是一毕业就加入如今这家公司的,好不容易熬成老员工了,却依然免不了被裁员的可能性。老板还会美其名曰: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三十多岁,老板要你狼性,你却早就想吃素了。
02
他们跳槽了,万分后悔
有些人在35岁到来之前,就预见了自己在职场上的被动。
教育、建筑、医药行业都是凭经验说话,销售、市场、管理这类非技术型职位的工资也属厚积薄发型。猎聘数据显示,30-40岁的人拥有职场中最为骚动的心。他们指望在经验有余而精力仍在的这个期间,通过一两次跳槽,让自己的人生成功进阶。
他们从30岁开始蠢蠢欲动,积攒人脉、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锻炼出了强大的内心,还确定了十分明确的目标。但即便这样了,35岁的黑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逃过。它就是处于你人生中中间间的位置,让你觉得进退皆不对,还处处埋好了陷阱,一不留神,便前功尽弃。
boss和你,永远有着迥然不同的逻辑。
可用人单位也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不要35岁以上的,是因为你的成长空间和未来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很可能还不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一个老油条还能想出各种各样的不加班借口,什么女儿想我了,要回家照顾老人,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随着发际线的后退,自己体力已经熬不过夜夜加班的年轻人。可是这样的人,老板还得给他开出与工作年限相匹配的薪资?即便老板当年数学是跟体育老师学的,那也绝不可能去做这个买卖。
35岁以上的中年人当然不是一无是处。虎扑用户信德维拉指出,他们的竞争力所在是“搞定事情,搞定客户、上司、下属的能力。别人出马都不行,你几通电话就搞定了,这个位置才非你不可”。是否在35岁具备了相应的竞争力,可参考韩信和刘邦。“前者用兵多多益善,却也不得不臣服于后者的驭人之术。”
在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招考里,三十五岁是迈不过去的门槛。/ 视觉中国
可这世界,刘邦只一个,有优秀猎头关注的精英也是少数。一年多前的两会,广东人大代表还曾提议废除公务员招考年龄35周岁的上限,说选拔人才应不拘一格,后也不了了之。
03
他们去创业了,没有然后
1999年,马云创阿里巴巴时正好35岁,这不知让多少人看到了希望。
不走企业单位的独木桥,还有创业的阳关道。想当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互联网等多渠道的开发,出现了不少创业成功人士。他们的大脑抵御住了初创构思期的寂寞,肝脏熬过了一个个酒局,拉来了投资,转眼成为CEO,实现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
创业伊始,马云自己和身边的伙伴,正是三十多岁年纪。
前段时间的企业和企业家,真真呈现出一副百花齐放的样儿来。做超级电视、跨界研发汽车、大兴共享经济、推广企业的同时为自己代言,给老板这个角色做营销。
只不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总有下一句,不见风口,再好听的经济愿景也成了昙花。创业的人呢,有些跑了,还有些留下来的,在微博发红包。看,陈欧,83年的,今年35岁了。
或许还有些人天生励志,不服输,想想雷军41岁才有小米呢!于是,他们只好研究起引领新消费升级的榨菜和方便面。
前段时间,1982年出生的作家张悦然评论:
现在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我感觉他们始终希望得到安抚,或者说获得积极的肯定让自己可以在现在的环境里呆得更舒服一点,但以前80后的年轻人却总是不舒服的,我们会想要去对抗全世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样貌。
这段话叫人细思恐极,第一批“叛逆”的80后已经在35岁的大风大浪中销声匿迹,90后、00后许是对世界多了些“佛系”的接受度,但又有谁能温和地走进35岁呢?
等10后三十五岁的时候,本世纪都过去整整一半了。
写字楼里35岁以上的人都去哪儿了?
我曾经是某欧美外企员工,在一家公司服务八年,年龄跨服从23岁到31岁。期间经历管理层数次更迭,也见惯了职业经理人的流动。
A经理,我的第一任领导,招我进公司。38岁离职。原因是更高级别管理层更换,他也被清洗。之后换了几个公司,大概两年一跳,目前是圈内另一家公司高管。
B经理,第二任领导,离职自主创业。是否成功不得而知,无联系。
C经理,第三任领导,在又一场高层更迭中被清洗,自主创业。
D经理,第四任领导,自主创业。
E经理,空降公司,水土一直不服,离职。换了家公司继续。
F经理,留在原公司继续任职。
这些人,年龄均在35至45岁之间,可以说是人生的黄金年龄。但均未能在事业中取得突破,财务方面也难言自由。我感觉大部分人仍在寻找突破的方向。两大流向:圈子内换公司或自己创业。
有一篇爆文,《华为裁掉了34岁以上的员工》,引起了职场一族,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白领们的恐慌。华为系员工有多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样一群人尚且如此,那么更多的普通的尚未修炼到家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招聘启示上都一定会标注,年龄限35岁以下,普通私企更是限制30岁以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城市中最繁华写字楼里来来往往的员工都很年轻,基本上很难见到40、50以上的人。他们穿着精致的套装,出没的地方也都高大上,富丽堂皇,但到了晚上,就会回到一间小小的,逼仄的群租房。
于是坊间有传:写字楼里如青楼,从来不许见白头。这些35岁以后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这些人,其实只是逃离或者被逃离了。
房价让他们逃离
都说三十而立,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年纪,说老了,其实也不过刚刚人生中的三分之一,说年轻,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基本在这个时候完成,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
在这个年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本科生,已经工作至少十年,有的硕士和博士工作可能还不到十年。这十年里,他们要完成结婚、生子、买房等基本决定人生未来走向的大事。职场沉浮十年,说阅历说资历都已经足够深厚,但真的能让人生安定,寻求到安全感的人有多少?
小镇青年们,在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之后,也见识了大城市的残酷。最首当其冲的就是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房价。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第一次见到马佳佳,这个当时最有话题性的90后创业者,这个刚刚20出头的姑娘,斩钉截铁说:“我绝不买房,90后根本不需要房子。”
一两年前,吴晓波又见到马佳佳,问:“你现在买房了吗?”马佳佳笑而不语,她当然也买房了。
作为非常有话题性的创业者,马佳佳的履历是让人惊叹的。2008年,她以云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当天,她没有像她的同学一样考个公务员,或者出国留学,或者找一个公司拿一份还算优质的OFFER,而是以一个年轻姑娘,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情趣用品店,轰动一时。
同年,她被评为90后创业者先锋,2014年更是放话:“房地产迟早被颠覆,90后压根不买房。”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马佳佳在商海中几度浮沉,但也无疑是所有90后中的佼佼者之一。她也屈服在房子面前,何况,还有那么多平凡的路人甲乙丙丁们。
我猜测,当年她之所以会放出豪言,可能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她还太年轻。
中国有多少人是真的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的?相对于房价来讲,租房也是可以的吧。实在要是租不起,退一万步还有老家的小房子。“住”是没问题的,但房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住”那么简单。
和房子连在一起的,有户口、有学区、有工作。“住”在哪里都可以,但孩子上学怎么办?高考怎么办?工作怎么办?
马佳佳屈服了,但作为佼佼者,大不了就是打脸买房,而大多数打拼10年也跟不上房价上涨脚步的普通人,除了逃离,还有什么选择呢?
奋斗没那么简单
房价让人窒息,有人说,那你可以奋斗呀,10年的时间难道还不够在这个行业,在这个城市立足吗?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网吧打工,收银员是个和我同龄的姑娘,但她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做过的也无非是收银员,售货员等工作。她有一次跟我聊天,用非常羡慕的语气说:“你们能上大学真好,毕业以后就能有升值的工作,起码以后不用下苦力干活,风催雨打的。”我说,你现在也是呀。她说:“这也就是这几年,你看到哪一家超市,服装店的店员有三四十岁了,以后我们这种人的出路就是工地、清洁工这些地方了。”当时有些惊讶她的想法,现在想想,我们这些所谓大学生,其实也一样。
现在的人有个很大的误区,好多办公室白领以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和教育改革带来的误会而已。现在公司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着PPT的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根本没有分别。
有人会说:“就算没有分别,可是在一个行业里十年,你还没有变成顶尖的不可替代的人。被淘汰是活该。”我只想说,说出这个话的人,要么是心智强大的天才,要么是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有一个笑话。小明:我希望在35岁的时候,成为千万富翁。现在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一半了。小白:你现在有五百万了?小明:不,现在我35岁了。
这听起来是个挺好笑的笑话,但个中自有滋味。年轻的时候,人人都以为自己是一粒铜豌豆,打不破、压不扁、摔不碎,以为自己能永远生猛下去,以为所有的愿望有生之年,只要努力下去,成功就会等着我们挨个领取。
可惜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所有的年轻人在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都会明白: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不是奋斗就有成功;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后天的苟且,一直苟且;不努力一把,你都不知道啥叫绝望。
奋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顶尖的人永远是少数,这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的不可替代,大部分的工作也不需要十年以上的阅历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程序员就能得到还不错的薪资,但十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不一定会比年轻的程序员工资高。还有些工作,年轻人精力冲劲都很强,通宵加班也不见得第二天会起不来,而35岁的中年人可就真的受不了,不仅是身体,还有家庭的牵绊,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有出事了。根本不能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年轻人一样完全拼在工作上。既然如此,干着一样的活,甚至是少于年轻人的活,你凭什么要求比别人更多的薪资,就凭你年纪大?
我们总说,人年纪大了就开始怂了,开始认命了,没有冲劲,只求安稳。其实只是年纪大的人,明白了生活到底有多坑爹。
我的朋友里有一个是做HR的,公司招人,他推荐了一个各方面都很适合岗位的人选,上司看了一眼就拒绝了,告诉他35岁以上,无论多优秀都不要。他在上司冷漠的眼神中,不知所措,35岁,真的太老了吗?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什么都没做错,你只是老了。这个世界的更替就是这么残酷,可是无论如何,日子总是要过呀。花了18年,我依然没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可要是没有这拼尽全力的18年,我可能都不知道咖啡是什么。
以我个人观察简单回答几点。
一,35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都很难支持加班,不管是身体还是意愿。35岁以上的人加班,可能明天起不来,家里事情多,就算加班,也心不在焉,还心里抱怨。而加班,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都是常态。35岁以下的人,则大多数还能支持。领导自然选择年轻人。
二,35岁以上的人,求稳。工作只要不出错就是最好,因为35岁后输不起。而年轻人求变,希望一定程度的混乱,才有机会。大多数公司需要变化,这是内在需要,跟领导无关。
三,年轻人有十足的挣钱欲望,因为需要卖房娶妻生子,内在动力十足,尤其是销售行业,挣钱欲望直接决定你的业绩。35岁以上的人,在大多数服务业销售行业装傻卖萌,不会让人觉得可爱,只有可笑可憎。
四,it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公司的普及,经验,在职场已经极其弱化,大部分工作,新来大学生根据系统,很快上手,不需要旧人来带,有的甚至按照操作流程,自己看都可以了。还有一些工作条块分割非常细化,变成毫无技术含量,只需要按部就班,35岁45岁25岁去干一个样。
五,人的基本心理原因,作为一个领导,谁都愿意领导年轻人,受绝对尊敬,可以在工作生活身体心理全方位指导年轻人,容易获得成就感,35岁以上的人嘛……
六,知识老化,知识老化,不解释。我自己就是35岁以后群体,必须面对,因为老化的知识不仅不能加分,反而可能在某些时候成为减分。
七,人才市场,并没有媒体渲染的,说人才短缺,相反,在我看来人才充足的很。短缺的是基层岗位,基层人力,工资低,时间长,辛苦而且不那么体面的工作岗位,非常短缺。短缺的结构性短缺,白领岗位永远不缺竞争者,人往高处走,是本能,基层的人通过奋斗都要挤进这个行业,所以白领根本不缺年轻人。真正缺的话,不存在35岁这个坎。
八,最最重要一点,35岁,尤其四十岁以上,工作几年就要面临退休,任何一个公司,人力资源都不愿意办理退休,个中原因我不十分清楚,需要rh专业人员回答。很多时候,部门经理无所谓,只要踏实干活的都行,去人力资源部门,一看70后,直接拒绝,他们怕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不小心就干够十年,给公司带来后期风险……好好好,人员退休居然也是公司一项长期风险,未来风险……这需要国家政策配套解决,直接面临的就是70后了,我也在列。